義大利 萬神殿

        萬神殿的主體呈圓形,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.3米的穹頂,頂部有一個直徑8.9米的圓孔,用於採光。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,光線從頂部直射而下,並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,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。地面則是使用大理石鋪成格子的圖案,當人們站在廟宇中間向四周看去時,會產生一種空間變大的錯覺。萬神殿主體的前方有一個寬34米、深15.5米的柱廊,由16根柱子組成,每一根都是使用整塊的花崗石製成,柱子高達12.5米,底部基座的直徑有1.43米。萬神殿的結構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結晶,對西方的建築史發展與研究,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。

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,一開是由屋大維的副手Marcus Vipsanius Agrippa所建,目的是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。但卻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毀,直到公元125年才由當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(Hadrian)重建。公元609年,拜占廷皇帝將萬神殿獻給當時的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,教宗將它更名為「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」(Santa Maria ad Martyres),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。

萬神廟被真正破壞是在16世紀中,當時教廷準備重建聖彼得大教堂,教宗烏爾班八世下令將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,熔化後用來建造聖彼得大教堂主祭壇上的天蓋;聖安琪兒堡壘的80門大炮,也是用被熔化的鍍金青銅製造而成。除此之外,為了模仿其他中世紀時期的教堂,還下令在萬神殿門廊兩側建造兩座鐘塔。此舉引起了義大利人的不滿,所以義大利人在為第一位國王維克多·埃馬努埃萊二世造墓時,人們特地將聖安琪兒堡壘的一尊大炮熔化來做墓地裝飾,象徵性地奪回了萬神描的青銅;而兩座鐘塔也在1883年被拆除。

萬神殿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,被葬在這裡的除了維克多·埃馬努埃萊二世外,還包括了義大利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和阿尼巴爾·卡拉齊(Annibale Carracci)等人。

 
網頁名稱 新網頁1